机器人(Robot)这个词是在1920年由捷克剧作家Karel Capek发明的。在“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中,Capek想象出一种人造的、全功能的仆人。 然而,从机器人发展的大部分历史来看,它们始终是工厂中愚笨、粗鄙的机械装置,身处人们视线之外。
情况正在开始发生变化。智能手机的快速创新带来了便宜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快速的无线通讯、强大又微小的计算机芯片,机器人从中收益。最近机器学习方面的进展,使得机器人的软件能够更好了解环境,做出明智决策。 机器人正从谨慎管理的工厂设定进入日常生活,在接下来几年里将进一步拓展在超市、诊所、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应用。
机器人来的时机恰到好处。许多工厂都面临劳动力短缺——由于疫情形势变化,对于工人的需求复苏比预期快得多,同时(尤其在美国)有些人已经离开了劳动力队伍。归功于电子商务的繁荣,货舱已经快速增长。在从货架上选取物品和帮人们包装(正以指数级数量增长的)包裹方面,机器人现在已经是不可或缺了。它们甚至开始慢慢沿着人行道移动,将商品或食物送到人们家门口。 在疫情肆虐的世界里,工人紧缺,却有很多老年人需要照顾,有更多机器人来提升生产力是件好事。
但有些人害怕机器人将破坏工作。牛津大学经济学家于2013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曾被误读为47%的美国工作都有被自动化的风险。
实际上,对于大规模失业的担忧有些过度了。证据显示,机器人对于劳动力市场有破坏性,但最终是有益处的。日本和韩国机器人的穿透率最高,但是劳动力市场也很强劲。耶鲁大学研究了日本1978到2017年的制造业,发现若在每1000名工人中增加1个机器人单位,能够将公司的就业人数增加2.2%。韩国央行的研究发现,机器人化将工作从制造业转移到其它行业,但是并没有减少总就业量。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人员对芬兰公司进行了研究了,发现其对于先进科技的使用使雇佣人数上升了。
所有这些表明,机器人的到来将给工作带来巨大变化,能够得到好处的技能和公司也会变化,但不会带来许多人担心的灾难。一种所谓“坏的自动化”的例子是超市的自助结账,因为会取代人工。但这也根本算不上世界末日——机器人能够从事屠宰等令人不快或轻视的工作。经过再培训的超市收银员可以帮助客户从通道货架上选取商品,甚至可能会发现,与有需要的人打交道比整天在激光机前扫条码更有成就感。
不可避免,即便机器人使社会整体上受益,还是会有一些人在变化中受损。1990和2000年代的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教训之一,即便贸易增长带来极大益处,但还是由于受损者有被遗弃的感觉,引发了政治上的强烈反对。 这也是公司和政府必须要认识到再培训和终生学习价值的原因之一。随着工作变化,工人们应该得到获取新技能方面的帮助,包括如何与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同事共事,以及如何管理它们。
机器人革命的潜在收益巨大。在Capek的剧作中,机器人反叛了其人类主人,造成大量失业及更糟糕的结果。在真实世界里,机器人的开始与Capek的讽刺作品并不一致,当然也没有理由认为结局会一样。
机灵小匠公众号
机灵小匠抖音号
未经机灵小匠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在世界任何地区以及任何文字印、拷贝、仿制或转载本原创内容任何一部分或全部。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clever craftsman, no part or all of the original content shall be printed, copied, copied or reproduced in any part of the world and in any language in any way.